厦门大学 当前位置:厦门大学 > 正文

《桥梁工程》:架设育人“连心桥”

  • 浏览次数:37       来源:厦门大学

  【课程名片】《桥梁工程》是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学科及方向性课程),由高婧副教授主讲。该课程入选厦门大学2019年“课程思政”建设计划,主要讲授各种类型桥梁的力学行为、构造设计及其计算原理和施工方法。高婧老师运用“翻转课堂”,案例式、专题式等多元教学法,将价值引领与专业知识传授相融合,在养成工程思维,启迪工程智慧的同时,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社会责任和科学精神的敬畏感,通过正反两面的“工程案例”,帮助学生领悟遵循专业规范的极端重要性,在对桥梁大师代表作的分析品鉴中,引导学生厚植“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大国工匠精神”。

《桥梁工程》:架设育人“连心桥”

  高婧老师讲授《桥梁工程》

  “熟悉的陌生”:让学生知桥爱桥

  或许专业使然,高婧老师对桥深深地着迷,行走世界,她眼中的风景总是聚焦千姿百态的大桥小桥,走一路,拍一路,最终,桥的丽影都会被她带入课堂。桥是从此岸到彼岸,从已知到未知的跨越,她之所以爱桥,其实是因为“站在桥上,你不属于彼岸,也不属于此岸,你只属于自己。”

  带学生实地考察

  这些在数据、结构、技术之外的情感体验,促使高婧把一门工科专业课,讲出了“诗与远方”的意味。《桥梁工程》授课的对象是土木工程专业大三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力学、数学以及一些专业基础知识,怎样把知识点恰如其分地融入桥梁工程的教学中,用专业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解读桥梁,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心血。2019年,高婧参加青年教师夏令营听朱水涌教授讲授《如何上好一堂课》,朱老师一句“熟悉的陌生”,一下子让她明白了这些年自己苦苦摸索着的授课“技巧”。桥是随处可见的日常风景,《桥梁工程》带给学生的正是“熟悉的陌生”,高婧在开课前,会以“我和桥”为题,启发同学写一座印象最深的桥,这项被称为“桥梁工程专业唯一次和计算、力学分析无关的作业”令学生们才思涌动,有人写乡愁,有人写梦想,还有人居然写了一首诗,同学们在这样的思考中建立人与桥的超级链接,加深对专业内涵的理解。2017级梁平同学写到:“我在上大学以前见到桥梁时都是索然无味的,但是直到真正接触到桥梁专业时,才明白建一座桥有许多学问。从立项选址到施工建成乃至后面的运营管理,都有着许许多多专业知识。我与桥梁在此前可能并没有擦出火花,但是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乃至工作中,我敢肯定我们之间一定会有激烈的碰撞,可能会产生一些奇妙的化学反应。我们会一起成长,互相鼓励,我们之间的故事虽早已开始,但我们之间关系的深化从这门课《桥梁工程》开始。”

  同学们对桥的感性认识既新颖又鲜活,为高婧的课堂注入更丰富的育人元素。高婧坚信,教书育人是大学课堂的本质,价值引领与专业知识传授本来就是融为一体、有机结合的,但是把思政要素融入专业教学内容,做到“盐溶于汤”并非易事,既要实现教学目标还要做到“润物细无声”,这就需要教师课前“显性”备课,课堂“隐性”讲授,保证专业内容的讲授深度广度不打折扣,还能适当延伸课堂空间,赋予专业内容新的价值内涵。高婧说,一座桥包括了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我们看到的往往就是上部结构,感叹于力与美的完美结合,这就好比是作为一名专业人才的技术水平,他所掌握的桥梁及土木工程知识和结构分析能力,但桥梁的下部结构,特别是基础却是隐藏起来的,对于一名专业人才来讲,这些隐性技能不但包括了语言文字阅读和写作的本领,还有勤奋工作、勤奋学习、谦虚待人的思想品德。这就是课程的价值引领和专业知识之间的关系。

  案例启发:厚植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厦漳跨海大桥现场考察

  在讲述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时,高婧注重围绕国家的发展战略目标,结合“一带一路”的建设成果,从桥梁工程的发展及其特征讲起,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用工程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她以典型的优秀工程案例,例如赵州桥、港珠澳跨海大桥等为载体,展示桥梁建设的历史传承和最新技术进展,分析其科学原理和工程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自豪感,初步建立工程思维和创新意识,从而将个人发展和实现“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

  而工程灾害和事故是工程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高婧把桥梁事故案例引入课堂,用专业知识来分析,讲述质量不合格的工程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的严重损害,让学生初步建立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感。例如在课堂上播放塔科马大桥倒塌的视频,简介其倒塌的主要原因,她还让学生自己选择一座桥,以课程论文的方式分析桥梁工程垮塌事故的原因,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事故详情,总结出桥梁事故除天灾外,主要是人为因素如认知不足、设计施工缺陷、管理养护不周等,惨痛的案例警醒着这些未来的桥梁工程师们,一定要遵循专业规范,以高度的责任感来完成桥梁建设,确保桥梁质量安全。

  把大师请进课堂,把课堂搬到桥上

  徐恭义大师带学生实地考察洋泗港桥

  “我要建造留存永世的桥梁”,2019年6月,全国工程设计大师、中国悬索桥著名专家徐恭义应邀来到高婧的课堂,与同学畅谈交流,并以这段古罗马碑文与同学们互勉。徐恭义大师从桥梁工程设计理念,工程设计体会感悟,分享了从业三十年的桥梁人生,生动演绎了一个大国工匠的成长史,他说,建造一座大桥不仅仅依靠知识和科学技术,还要有永不放弃的耐心和无所畏惧的勇气。

  特别难得的是徐恭义大师还亲自带领学生登上由自己担任总设计师的中国首座公铁两用悬索桥——五峰山长江大桥和中国最大跨径悬索桥——武汉洋泗港长江大桥进行实地考察。亲眼见证当代桥梁大师创造的中国桥梁新纪录,同学们无不深感震撼:“洋泗港桥和五峰山桥不仅代表了中国桥梁先进水平,更是中国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那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进行专业选择时,2017级的侯玉兵对于选择房建还是桥梁曾有过纠结,但是“受益于徐恭义大师的讲座和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对于未来从事的事业更加明确,选择了桥梁工程”。

  实践出真知,高婧老师也经常把课堂搬到桥上,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走桥、看桥、测桥,从最原始的踏步桥到现代大跨度桥梁,感受桥梁力与美的精确组合,体验桥梁建筑人文精神的内涵,首创世界筏形基础的洛阳桥、以长度长、工程大而闻名的安平桥以及石梁重达200余吨的漳州江东桥,都留下了师生们的足迹,这些桥梁代表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激情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是智慧和创造的一座座丰碑。有一年,讲到木拱桥时,同学们对那些设计严谨构造精巧的木拱结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惊讶于中国古人的智慧,想了解这种短木结构在当时是如何解决大跨度桥梁这个技术难题,高婧老师干脆带学生背上仪器跋山涉水,来到闽北及浙南地区,实地测量木拱桥结构,在青山绿水斗拱飞梁之间,体悟中国桥梁文化之深远精髓。2009级的温敏韬同学很好地将这些调研成果用数学语言进行了阐释,以此作为辅修专业—数学专业的毕业论文。毕业后如愿成为桥梁工程师,并参与多项大型桥梁工程项目。

  十年磨一剑,架桥育英才,这门《桥梁工程》高婧老师一讲就是十年。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耕耘中,这门课慢慢架起一座“连心桥”,连接学生和她的梦想。此刻,站在桥上,放眼望去,学生就是她心中最美的风景。

0.39603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