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13429811266
5月30日,庆祝第四届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奖励大会在京隆重召开,我校3位科技工作者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分别是戴民汉院士、张军教授和侯旭教授。
全国创新争先奖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共同设立,表彰奖励在创新争先行动中做出突出成绩的科技工作者和集体,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之后,国家批准设立的又一个重要的科技奖项,是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补充,是国家科技奖项与国家重大人才计划的有机衔接,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一个科技人才大奖。
戴民汉长期深耕于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特别是“海洋碳循环”这一国际前沿领域,致力于探究海洋环境与气候变化、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20余年来,主持973海洋碳循环项目2项,系统研究中国近海与主要河口碳循环,并把科学视野延伸至全球,揭示其CO2源汇格局、关键控制过程与机理,建立了大洋主控型边缘海碳循环理论框架,是国际海洋碳循环领域的知名科学家;戴民汉在海洋放射化学领域也有较好的建树,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是国际海洋研究委员会146工作组的共同主席;近期,他把研究拓展到了深海大洋,正在领衔一个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探究西北太平洋海洋荒漠区的生物泵固碳机理和增汇潜力。戴民汉还致力于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强化海洋管理的科学基础,共同领衔完成海洋综合管理蓝皮书的撰写。作为议程委员会共同主席,组织召开十年一度的海洋观测大会(OceanObs’19)。戴民汉是爱思唯尔发布的地球与行星科学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
张军现任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检测试剂研制和疫苗临床试验研究。代表性工作为:(1)牵头承担科技部新冠病毒检测试剂应急攻关项目,研制出全球首个双抗原夹心法新冠病毒总抗体检测试剂等10个检测试剂,获1项中国注册证、6项欧盟CE认证、1项澳大利亚ARTG注册证、1项菲律宾FDA认证和1项哥伦比亚注册证,已向国内外供应超过900万人份的检测试剂;(2)牵头承担国家“十二五”863计划体外诊断技术产品开发重大项目课题,主持研制出首个国产开放式全自动管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74项配套检测试剂,在国内临床机构广泛应用;(3)主管本团队的疫苗临床试验工作,推动全球首个戊肝疫苗、首个国产HPV疫苗完成临床试验并获批上市,正在推进国产HPV疫苗(九价)III期临床试验和组织制定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方案。累计发表SCI论文163篇,H指数29,在NEJM、Lancet、Gut、JNCI、PNAS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16篇。获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排名第三)。
侯旭为八零后科研工作者,他的研究方向为界面科学,他提出了基于微纳限域空间中液体界面设计的响应性液体门控原创概念,液体门控是把传统固/气和固/液界面的科学问题转移到固/液/气和固/液/液界面,在石油化工领域、解决海洋污染问题、污水处理、生物医学、膜科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近期,他的团队开发了一系列外场响应性液体门控系统,如应力、温度、离子、表面活性剂等,不仅可以实现在复杂环境下液体门控的智能开关,并开展在无电可视化微量物质化学检测和恒压下动态多相膜分离的前沿应用研究。他曾出版2本学术专著并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Nature, Nat. Rev. Mater., Natl. Sci. Rev.等发表系统研究成果,2018年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9年,入选国际微系统与纳米工程峰会优秀青年科学家、获得中国胶体与界面化学优秀青年学者奖、被美国化学会IECR评为全球有影响力青年学者之一、入选“中国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元素代言人,向民众普及化学知识,并积极参与“中国数字科技馆”线上科普答疑,多项内容被选为精彩回答。在全球最具权威性的化学组织“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成立100周年,侯旭遴选代表中国,作为IUPAC全球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元素100号代言人。